零用钱大作战游戏

熊孩子玩手机,瞬间蒸发父母血汗钱!

青春偶像剧《微微一笑很倾城》很大程度上提升了“网游”的声誉。可是现实生活中像贝微微和肖奈这种学习成绩好,颜值高,有创业头脑,又是网游高手的人有多少呢?近来频见报端的却是青少年偷用父母手机玩游戏,导致上万元瞬间蒸发的新闻,引起社会反思。

寒假是事件高发期

不少家长在寒假收到莫名其妙的账单。春节期间周先生因为家里客多,便把手机交给8岁的儿子玩。没想到仅两天时间,孩子玩手游花掉了他辛苦工作一年的积蓄。周先生打开支付宝账单查询明细,发现支付记录达30多笔,6000多元,其中最少的6元,最多的648元。杨先生也有类似遭遇,从正月初二到初四,他9岁的儿子拿他的手机玩游戏,三天内花了4000元购买一款名为“王者荣耀”游戏的道具。更有甚者,40岁的油漆工周师傅,他绑定微信的银行卡在短短两天被扣了28000元。这笔钱被他11岁的孩子用来购买一款名为“球球大作战”游戏的道具。

这才是真正的坑爹……

@陌上归人43428169:早段时间儿子无意中玩我的手机那个天天爱消除,买了一百多块装备,都不用通过支付宝,直接话费里扣了,坑死了,儿子才四岁啊,气得我把游戏删掉了。

@十四娘的积福袋:我儿子两岁半,就经常自己下载游戏,还花钱买。我一共打电话跟10086要了六次钱。最后客服说,我再不管好孩子就不再给我退钱了。

@贾纳尔纯爷们:小时候偷拿十块压岁钱去游戏厅打街机,回家后被爹妈混合双打,时代进步了,生活水平提高了,熊孩子都开始好几万的耍了。

@evan0705:我倒觉得真正问题在这个父亲,孩子打游戏当然可以,毕竟如今的主流,但打成这样,而且买这么多东西都不知道,作为监护人说明平时根本不关注孩子,扔个手机给他就好了。

@qzuser18857839:哈哈。中国有两马。一个骗你媳妇儿钱。 一个坑你儿子钱。

其实,这类事件从2014年起就频繁发生,三年间总有家长时不时地被自家“熊孩子”坑一下。孩子花出去的钱能不能退回?怎么才能让孩子断了玩游戏的念头?让我们看看法律专家和教育专家怎么说。

法律专家

安徽庐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张亚表示,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。孩子未经父母同意,用钱充值,购买游戏装备,目的为非生活学习必需的网络游戏,他们的行为都应当是无效的民事行为,如果事情属实,家长有权要求商家予以退费。

同时,腾讯互动娱乐部公关部门工作人员也表示,有的家长本身也是游戏用户,仅凭一家之言,无法判断其中一笔消费或登录一定是未成年孩子所为。需要家长提供进一步的信息,比如孩子玩游戏视频等相关证据确认此事。

教育专家

2014年发布的《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报告》指出,当前小学生网络游戏使用率最高,比例达到70.9%。不同年龄段青少年,网络游戏类型偏好上差异明显。小学生更偏重休闲、轻松,且具有一定社交性的游戏。而随着年龄的增长,用户对游戏的画面感、游戏难度、操作复杂程度、挑战性,以及游戏的竞技乐趣等一系列要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大型客户端游戏对于中学生、大学生和非学生群体更具吸引力,使用率较高。

《青少年蓝皮书: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(2013-2014)》显示,在移动互联网的世界,孩子和成人在玩几乎相同的游戏。有四成以上的孩子每月为网络游戏支付费用。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儿童零用钱开支里的重要内容。男生、家住城乡结合部的中小学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。

蓝皮书还指出,未成年人的成绩越差,越可能使用手机上网。不同成绩的未成年人在使用手机上网上具有较大差异。成绩“较差”的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(74.9%)比“优等”生(53.36%)高出21.54个百分点。而成绩“中等”的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则处于二者之间(62.27%),这显示出成绩好坏与手机上网比例高低呈现一种负相关的关系。

青少年沉溺手游、网游的弊端不是瞬间花掉上万存款这么简单。小小年纪跌入虚拟世界不能自拔,这不仅影响学业,更严重的是损害身心健康,出现社交困难症,甚至成为新的“啃老族”。

腾讯工作人员的一席话更揭示了当下的真实情况,很多孩子迷恋网络游戏,是模仿家长所致。许多中年人本身就沉溺网络不能自拔,在家里与孩子缺乏沟通,久而久之,酿成尴尬的“悲剧”。俗话说的好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充分的沟通与倾听也许能够拯救这场网游带来的家庭危机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